首页

sm国产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2:16:25 作者:传统戏曲在台湾的传承发展 浏览量:39627

 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:台湾儿童戏剧教师萧兆宏:教育者的满足来自微末处

  作者 张杨彬 郭雯

  “可以请你帮忙保护这只小刺猬吗?”萧兆宏单膝跪在一位小学员面前,手里拿的硬纸板做成的“小刺猬”,是这节戏剧课的道具之一。面对这位因害羞“岿然不动”的小朋友,他不住地引导与询问,常常一节课上完,衬衫也被汗水湿透。

  来自台中的萧兆宏本科就读语言学,余暇时,他就去话剧团做兼职演员。20岁出头的他本要走向演艺之路,却因一次在台湾乡村幼儿园代戏剧课的经历转变了职业方向。他记得,学生中一个刚经历丧亲之痛的男孩,在戏剧中找到了慰藉,“孩子说,萧老师,就像我们排的戏,爸爸变成了天上的星星,当我抬头向天空讲话,他能听到。”

  这次经历让萧兆宏真正领会戏剧之于生活的意义,也让他正式从舞台走上讲台,成为一名少儿戏剧教育讲师。“戏剧就是模拟人生,通过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关照自身,从而使人多做快乐的事,少做后悔的事。”

台湾青年萧兆宏在戏剧课上与孩子们互动。张杨彬  摄

  2000年初,台湾少儿教育发展势头迅猛,但少子化的隐忧也逐渐显现,这让刚步入该行业的萧兆宏有些迷茫。他写书、出版、招生、上课,“朋友们好奇为何要将精力投入一个即将‘落日’的产业,从商业前景看,这不算十分理智的决策。”他对此的解释很简单,和孩子们在一起,发挥所长,让他乐此不疲。

  2007年,萧兆宏从台湾到大陆,仍是以儿童戏剧老师的身份。“台湾的教培行业起步更早些,可以说,大陆家长的焦虑和压力,台湾家长也大致经历过。”刚到大陆时,萧兆宏发现家长对该教育培训的接受度尚有不足,他就以语言学习“搭桥”——做儿童英语戏剧教育。“很多家长最初报名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英语,反而最后戏剧带给孩子的改变,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。”

  说起哪个孩子最让他印象深刻,萧兆宏沉吟半晌,从十几年教学过的学生中选一个,的确有些困难。他记得十四年前第一所与他合作的大陆幼儿园,曾经的稚子如今已上了大学,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未曾中断。生日时,萧兆宏也会收到来自各地孩子的祝福。正如他所言,“教育者的满足往往来自微末处”。

  萧兆宏如今通过与在地学校、教育机构等合作的方式,将戏剧教育推广到更多地方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日照、连云港等都是他每年来往穿梭的城市。“大陆的教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”萧兆宏说,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落实,更多家长认可了高质量陪伴及科学养育理念,这让戏剧教育、美育教育等成为颇具上升空间的领域。

  谈及未来,萧兆宏没有描绘出一个巨大的商业版图,他说,教育不能用规模丈量。“稳是最快的发展。未来我就想好好做老师,好好地对待每一个相信我的学生和家长。”

  “也许一次公开课能接触50个家长和孩子,其中5个想试试看,那我们就认真教好这5个小朋友。余下的45个孩子,至少我们种下一颗戏剧教育的种子。”说罢,萧兆宏起身去迎门口等待他的家长,又有人来咨询报名了。(完)

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119家中外企业将线下参展2023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

“这对于香港是一项重大利好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香港北京社团总会会长施荣怀表示,统计数字显示,恢复及扩展深圳“一签多行”安排后,合资格的深圳居民将增至过千万,12月1日起,他们便可更加方便来到香港,为香港各方面注入新的活力。相信香港的旅游、餐饮和零售等行业定会增添新动能,迈向新发展。

当雨燕风筝停在台湾青年手心

经过激烈的角逐,来自肯尼亚的选手Abraham Kipkosgei Too和Naomi Kakoko Limamurei分别以2小时18分58秒、2小时43分34秒的成绩,获得全程马拉松项目男子组、女子组第一名,中国选手赵亚丽获得全程马拉松女子组第二名。

看图学习 | 一点两地 总书记引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

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参展商的参会体验,保障展品入境更加便利,海口海关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相关监管措施、通关保障方案以及保税展示展销、风险管控、食品安全监管、商品检验监管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,制定印发《海口海关第四届消博会保障方案》,推出“政策定制包”,涵盖参展准入、展品通关、展后处置等全流程监管服务。

(两会声音)代表委员建言以新质生产力提升基层医疗

中山区总工会工作人员调研发现,外卖骑手、快递员等普遍面临错过饭点、缺乏业余文化生活等问题。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,今年年初以来,中山区总指导福寿社区联合工会与辖区近20家建会商家和爱心企业洽谈合作,联合策划“小哥惠店”“文惠小哥”“小哥志愿行”等活动,推出就餐打折、生日蛋糕优惠、洗浴优惠、修车优惠等14个服务项目,共同打造“惠小哥”15分钟便捷生活服务圈。

港深两地青少年参访香港环保科技园区

随后,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工作人员几经周转联系到方琴。“当学校的老师看到纸条,通过计算机系老师联系我时,我都惊呆了。看来浙大的学弟学妹们很爱学习,竟然这么多年了纸条还在。”方琴对北青报记者说,那年她是浙江大学1999级计算机系的学生。她来自浙江台州农村,父亲虽然算农民企业家,但一家人本质上还是靠土地“吃饭”。起初她在之江校区就读,27号宿舍楼新建完成时,她搬去该楼所在的玉泉校区。“一个农村来的孩子,来到生活如此丰富的大城市,面对的诱惑也变多了。”方琴说,18岁的她享受着丰富的课余生活,到学期结束时仔细回想,才发现自己浪费了时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